2006年6月8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五版: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铲除心中的毒魔
走进省戒毒劳教所
本报记者 徐晓 通讯员 郭崧

  “自从我吸毒以后,一个原来好好的家被我败得精光,亲人朋友一个个远离了我。十年来,我吸了戒,戒了又吸……”
  “我之所以会吸毒,是因为当时好奇,我想找一种快感,忘掉所有心烦的事情,所以就慢慢走上了吸毒这条路……一旦吸毒上瘾,我好像变成了一个麻木的人,一到没有钱买毒品时,就对父母、老婆大喊大叫,好像疯子一样,失去了人性。”
  浙江省戒毒劳教所是我省专门收容教育矫治吸毒类劳教人员的大型劳教戒毒场所,2001年3月至今已累计收容戒毒劳教人员6800余人。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夕,经有关方面批准,记者走进了这里,全方位感受戒毒劳教人员的心路历程,试图通过一个新的视角,诠释“毒害猛于虎”、“一日吸毒终身戒毒”的深刻内涵。
  一到戒毒劳教所,戒毒所教育科科长曹生兵就向记者介绍了劳教戒毒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民警教育、感化、挽救吸毒劳教人员的故事。随后,记者在该所民警的陪同下走进了劳教人员中。

  入所教育——洗心革面
  该所民警告诉记者,所有新到的劳教人员都要在这里接受为期3个月的封闭式入所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分流到各开放式管理教育大队。
  正说着,就看到了正在进行队列训练的2中队,劳教人员一色的衣裤,一边喊着“1234”,一边走着正步。记者了解到,由于劳教人员长期吸食毒品,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入所收容后,所里通过科学膳食和体育锻炼等途径,为他们身体机能恢复创造条件。走进他们的宿舍,“豆腐干被铺”、定位的水杯牙膏给记者一种走进军营的感觉。夏教导员笑着说:“这里就和部队一样,实行严格的内务生活卫生标准,严格的作息时间制度,使戒毒劳教人员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毒品是万恶之源,危害着国家和民族,危害着家庭和社会,也毁了我们的青春和健康……”刚走进教室,记者就听到整齐的声音,这是劳教人员在背诵《戒毒改造誓言》。一名劳教人员对记者说:“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感觉就像回到了多年前上学的时光,《戒毒改造誓言》的内容我们深有体会,我们一定好好改造,日后自强自立做人。”

  眼神的转变
  “全所最难管教的对象全部集中在这里。”封闭式管理的三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张挺说,“通过我们民警的努力,使他们逐步得到转变,我们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黄小明是个刺头,进所以来,一直都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连眼神里都包含着对管教民警的敌意,特别是民警与其个别谈话时,他总是答应得很好,而一转身又是老样子。但事情也有转机,有一次黄小明的妻子抱着刚刚出生的女儿千里迢迢来探望他,但是由于他属于严管对象,不能接受探视,只能失望而归,临走给他留下了书信和女儿的照片。当管教民警将东西转交给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为什么不能见见从未谋面的女儿”后潸然泪下。管教民警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让他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一些闪光点,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从多方面鼓励他积极改造。经过多次面对面的教育引导,他逐步从反面典型成为积极改造的典型。张挺说:“你看,现在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连看我们的眼神都变了,路上遇到还会主动打个招呼。”

  第22次戒毒
  从自愿戒毒,到强制戒毒,再到劳教戒毒,徐明亮经历了我国目前几乎所有常用的戒毒模式,经历过劳教戒毒后,他终于没有再进戒毒所。“他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他把所有财产都交给了自己弟弟保管,甚至连房产证上的名字都不用自己的。”夏教导员说起了徐明亮的故事。11次自愿戒毒,11次强制戒毒,为什么都没有能远离毒品呢?“主要是心瘾难戒!”戒毒所的民警告诉我们。而劳教戒毒模式就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对吸毒劳教人员积极开展行为定势矫治、技能训练强化、心理脱毒治疗和社会帮教综治工作,帮助戒毒劳教人员戒断毒瘾。

  一个亿万富翁的败家史
  方建国是80年代初的天之娇子。大学毕业后,他放弃安排的工作“下海”经商,投身房地产业,聪明的他很快就掘到了第一桶金,短短几年时间,买了车子、别墅,娶了老婆,事业如日中天。
  一天,在打麻将的时候,为了解困,同时又拒绝不了朋友的的“好意”,他吸上了第一口,从此就再也离不开白色魔鬼。他沾染上了毒品后,再也没有心思打理生意,一笔业务就让他亏损了千万。
  他说:“劳教所里的警官很关心我们,除了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之外,戒毒所里生活也不错,如果在这里能为禁毒做一些贡献,就算多呆几年,我也不在乎。如果出去了,我也不想再回到原来的环境。”
  “毒海无边,回头是岸。”每个戒毒人员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想要彻底戒掉毒瘾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戒毒所的民警介绍:戒毒人员的生理毒瘾一般在不长的时间里都可以戒掉,但要解除戒毒人员心理对毒品的依赖,却是最难的,正所谓“一朝沾毒,终生戒毒”,戒毒人员心理对毒品的依赖在戒毒所里由于环境的限制而得到有效的遏制,但他们一旦走出戒毒所这个较为“安全”的环境后,接触到原来的环境,往往经受不住毒品的诱惑再次复吸。因此禁毒工作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我们的政府已经对此引起了高度重视:堵源截流、打防并举,彻底遏制毒品的来源,净化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要在这里呼吁:为了您的家庭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定,请“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文中戒毒人员均为化名)